从“夹纻”到“脱胎”——中国传统脱胎技艺发展述论
“夹纻”技法是中国古代漆艺中著名的漆工艺制胎技法,它起源于战国时期,至汉代有了较大发展,并正式称为“夹纻”。魏晋南北朝时期,夹纶佛像盛极一时,唐代夹纻技法传入日本。夹纻技法在宋代之后开始没落,直到清代乾、嘉年间,福建闽侯人沈绍安才将这一技艺重新恢复并加以发展,最终形成了近现代以福州脱胎漆器为代表的“脱胎”技艺。
脱胎漆器 夹纻技法 技艺传承 漆工艺制胎
王晓戈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202-206
2008-0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