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产后抑郁障碍的对照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认知行为结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研究,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的疗效,及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动思维与认知行为治疗的相关性,为产后抑郁的综合治疗提供基础与临床依据。 方法: 120例产妇在产后2周及9周时完成一般情况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社会支持量表、自动思维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调查。CBT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 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总分及因子分减低;CBT组治疗后因子分比对照组低。CBT组不良反应总人次及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积极应对分比治疗前高、消极应对分比治疗前低。积极应对的HAMD总分及因子分比消极应对的低。治疗前后EPQ因子分组内及组间相比无差异,神经质分高的治疗后HAMD总分及因子分高。治疗后社会支持总分及因子分较治疗前高,CBT组SSRS总分及因子分高;高社会支持的HAMD总分及因子分低。治疗后负性自动思维总分及因子分减低,CBT组ATQ总分及因子分减低。负性自动思维高的HAMD总分及因子分高。影响CBT疗效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有5个变量被选入,依次为:积极应对、主观社会支持、利用度、自动思维、神经质个性。 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减少负性自动思维和消极应对,有效改善产后抑郁情绪,提高产妇的积极应对,而对于产妇的神经质个性改变不明显。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动思维、个性特征共同影响认知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积极的应对、主观社会支持和高利用度、负性自动思维少的产妇认知治疗依从性高,认知治疗疗效明显。
认知行为 产后抑郁障碍 治疗方法
刘小翠 田博 林炫劲 刘珊 齐文博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国内会议
山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暨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
山东枣庄
中文
108-112
2010-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