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玉米大斑病菌PKC基因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玉米大斑病菌是引起玉米大斑病的病原真菌,该病害对玉米产量及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玉米大斑病菌从孢子的萌发、附着胞形成及成熟到侵入寄主体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来调控。研究表明,Ca2+信号转导途径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水稻胡麻斑菌(Cochliobolusmiyabeanus)附着胞的形成及致病性有重要的调控作用。PKC是Ca2+途径中是一族磷脂依赖的丝/苏氨酸激酶,由二酰甘油(DAG)、Ca2+等第二信使激活。研究发现,PKC基因在真菌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Oeser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研究了玉米小斑病菌的PKC基因,他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没有得到该基因的敲除突变体,推测PKC基因在玉米小斑病菌的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被敲除很可能引起致死突变。Dickman等在紫花苜蓿炭疽病病原菌中得到的PKC基因敲除突变体不能形成附着胞、不侵入完整的寄主内部。但是,这种突变体可通过人工伤口侵入寄主,形成典型的炭疽病病斑。本实验室已经克隆了玉米大斑病菌PKC基因的全长,本研究将构建反义表达载体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

玉米大斑病菌 PKC基因 反义表达载体

赵巍 王青 郝志敏 韩建民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分子病理学实验室,河北保定 071001

国内会议

第一届全国玉米有害生物控制技术学术研讨会

贵阳

中文

7

2010-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