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couver分类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5年中期随访结果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选择,总结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重建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股骨假体周围骨折22例,男7例,女15例,年龄53~75岁,平均65岁。骨折类型:Vancouver分类B1型5例,B2型4例,B3型13例。骨折原因:5例B1型骨折患者系置入骨水泥假体柄扩髓时股骨前方骨皮质损伤,术后因行走不慎跌倒发生骨折;4例B2型骨折系跌倒后骨折;13例B3型骨折患者伤前均有患髋疼痛,以及明显骨溶解伴假体松动,10例因行走不慎跌倒,2例为车祸伤,1例为室内活动轻微外伤所致骨折。关节置换至骨折时间为5月~22年,平均7.8年,其中5例B1型骨折患者分别在关节置换术后5、6、6、8和9个月发生。治疗方法:B1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加钢丝环扎治疗;B2和B3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加长股骨柄翻修,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加钢丝环扎固定。全部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37-95个月,平均67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X线照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检测和核素骨显像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骨折愈合,患肢恢复行走功能为治疗成功,而骨折未愈合,假体松动,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者为治疗失败。 结果:22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治疗成功率100%。21例患者自由行走,1例需要助行器帮助。最后一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89分。患者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和感染,术后3月骨折愈合,一部分移植骨板与宿主骨骨性连接,同位素骨显像骨板移植区放射性分布比对侧浓集。术后12月,移植骨板与宿主骨骨性愈合,股骨皮质厚度增加3~5mm,17%移植骨板出现部分吸收现象,移植骨板吸收一般发生在术后2年内,2年后移植骨板吸收停止。无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1例B1型患者术后骨折向外侧10度成角,随访骨折愈合,移植骨版与宿主骨融合。 结论:假体稳定性和局部骨骼条件是影响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不同亚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重建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不但能提供固定支撑作用,而且促进骨折愈合,增加局部骨量和改善骨强度,显示较好的优越性。
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骨折 骨板 同种移植
周宗科 裴福兴 杨静 沈彬 屠重棋 康鹏德
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86-89
2008-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