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节段性椎弓根钉系统治疗伴发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

目的:分析伴发未经治疗的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的平均随访5年的手术疗效,探讨节段性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脊柱侧凸的矫形策略。 方法:应用节段性椎弓根钉系统治疗伴发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35例。脊髓空洞类型:扩张型3例,念珠型12例,细长型9例,局限性11例。合并Chiari I型畸形12例(34.29%):I度3例,II度5例,III度4例。典型侧凸18例,不典型侧凸17例。伴随神经损害症状者3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采取任何针对脊髓空洞的治疗措施,在SEP监测下完成手术。手术方法分两类:(1)一次手术(30例):患者手术年龄>10岁,一次性后路节段性椎弓根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二次手术组(5例):患者年龄≤10岁,一期手术行町自行延长的节段性椎弓根钉系统矫形手术,4-6年后行二期矫形内崮定植骨融合术。 结果:平均随访58.4个月,平均矫正率69.4%,平均矫正丢失3.4°。其中一次手术组平均矫正率67.4%,二次手术组一期术后平均矫正率81.2%,二期植骨融合术后平均矫正率62.4%。额状面主弯Cobb角<90°者27例,平均矫正率71.6%;额状面主弯Cobb角≥90°者8例,平均矫正率55.9%。一期手术组末次随访发生失代偿6例,发生率与融合下端椎至稳定椎的间隔呈正相关。术后10例患者出现神经损害症状改善,2例神经症状轻微加重,1例扩张型脊髓空洞患者脊柱侧凸矫形术后2年出现右手肌力显著减退,经枕大孔扩大减压术后好转。 结论:对于伴发未经治疗的无明显神经损害的非扩张型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采用后路节段性椎弓根钉系统矫形治疗不会导致神经损害的明显加重,矫形效果略低于特发性脊柱侧凸。建议这类脊柱侧凸远端应融合至稳定椎。

脊柱侧凸 脊髓空洞 椎弓根螺钉

刘一 张绍昆 闫明 付长峰 牛丰 赵松 张琪

130021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第一临床医学院脊柱外科

国内会议

第一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上海

中文

370-372

2008-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