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过量小鼠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各项指标的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昆明小鼠在不同剂量的铜负荷时所引起肝损伤的生化及铜含量和相关病理的改变。 方法: 3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以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每日灌胃,16周后,观察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血清和肝组织的铜含量,并做肝脏病理以及电镜检查。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01),而SOD和GSH-PX的活性明显下降(p<0.05);ALT、AST和血清铜含量明显升高(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实验组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少量铜颗粒沉积;电镜提示肝细胞核、线粒体等细胞器异常,并可见铜颗粒。 结论:过量的铜可对肝脏造成损害,其机制可能与释放出的铜离子介导脂质过氧化而造成肝脏损害有关。其病变过程与Wilson病相似,可为进一步研究铜代谢异常等疾病提供动物模型。
铜负荷 肝损伤 脂质过氧化
李万立 罗海吉 邓红 查龙应 孙素霞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广州 510515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67-171
2008-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