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认知损害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编制说明——附:轻度认知损害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本文评述了近几年来有关轻度认知损害(MCI)的诊断、分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评价量表、以及疗效性指标设计、证候诊断量表等方面的研究文献,为首都医学发展基金(CFMD)轻度认知损害联合攻关组编制的《轻度认知损害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提供证据支持。文章指出欧洲MCI诊断标准及其诊断程序更加符合MCI综合征的异质性特征,MCI患者诊断标准有赖于各种分级筛选量表得分,临床痴呆分级量表(CDR)、整体衰退量表(GDS)、AD评价量表-认知(ADAS-cog)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LD)在确定MCI患者中是非常有用的,但不能代替MCI诊断标准。强调MCI患者的认知损害对日常生活没有较大的影响,但对于复杂的日常生活活动,患者可能会有非常轻微的损害。经过我们前期临床研究验证,在MCI病例筛选中值得推崇的神经心理学量表主要是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延迟故事回忆(DPR)、画钟测验(CDT)和言语分类流畅性测验(VCFF)等。生物学检测和海马体积或内侧颞叶体积缩小等对MCI诊断贡献也给予做简要说明。
轻度认知损害 诊断标准 诊断量表 指导原则 编制说明
田金洲 吴振云 房立岩 赵晓东 苗迎春 王蓬文 任映 尹军祥 王永炎 时晶 张新卿 毕齐 马辛 王志良 李晓斌 盛树力 李林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0-78
2008-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