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酶制剂的分类和划代及其理论基础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大约75%的含有粘性谷物的家禽饲料中添加了饲料酶制剂,我们最早的研究也是从非淀粉多糖酶开始的(冯定远和张莹,1997),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在饲料酶制剂研究方面积累了一些基础。最近几年,与单一的传统动物饲养效果应用试验不同,我们在尝试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酶制剂应用技术体系的建立;二是酶制剂分子营养基础的探讨(冯定远等,2006;谭会泽,2006;陈芳艳,2010)。其中,酶制剂的化代、新型高效饲料组合酶的设计(冯定远等,2008)、构建加酶日粮ENIV系统和相应的饲料原料数据库(冯定远和沈水宝,2005)、饲料酶发挥作用位置的二元说(冯定远等,2008)、酶制剂在日粮中使用效果的预测(冯定远和左建军,2009)、饲料酶制剂应用效果的评价体系(冯定远和左建军,2010)等六个方面,就是探讨酶制剂应用技术体系努力的一部分。针对“且前酶制剂种类比较多、作用的目的差别比较大、应用日粮和饲料原料范围比较广”这一现状,为了规范饲料酶制剂的使用,对其进行适当的分类和划代,以便应用更为有效。
饲料酶制剂 应用技术 分子营养
冯定远 左建军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州,510642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103-108
2010-1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