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氯乙烯引起的健康危害及防护效果的评估

目的:评估氯乙烯(VC)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动态效果。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对38年来VC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结合工作场所VC浓度变化和VC接触人群健康变化,综合评估防护措施的动态效果。结果:通过分析提示VC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改进,随之不同年份中VC的浓度具有下降趋势。暴露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比,暴露组的症状与体征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头晕、手足麻木、皮肤干燥、四肢乏力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的检出率分别为6.4%、11.0%,明显高于对照组。VC暴露组人群血清的AH、H、MG、CG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组人群血清中CAT、MDA、SOD、GSH、AST、ALT、ATP水平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C是一种致多系统、多器官损伤的毒物,对接触VC工人进行健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VC可引起暴露对象产生神经衰弱综合征,包括头晕、手足麻木、皮肤干燥、四肢乏力。通过持续的VC防护措施的加强,VC浓度的逐渐降低,VC对暴露对象的健康危害逐渐降低。90年代以来随着VC中毒的发生率逐渐降低,说明VC的综合控制措施是有效的。尤其2000年后通风防毒措施的加强,防护效果更加显著。

氯乙烯 健康危害 防护效果

杨雪莹 王延让 杨德一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00011

国内会议

2010年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上海

中文

43-49

2010-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