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P在接铅人群的分布特性与驱铅肾功能恢复中的敏感性分析
已发现铅性肾损害在长期低浓度接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8.2%,即使在铅吸收者中仍存在;由此所致肾衰死亡目前已居接铅者死因中的第二位。其病变过程可分为:近端小管可逆性功能损害、慢性不可恢复性肾病、肾功能衰竭三期。病变特点:肾功能改变为非特异性;早期改变为可逆性,但一旦进展到不可逆性病变则疗效极差、预后不佳;临床症状隐匿,早期常无自觉症状,直至出现肾衰。因此,研究铅性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指标是防止铅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本文选择了311例接铅工人与57例对照,以血铅(PbB)和锌原卟啉(ZPP)作为对照指标,作了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接铅肾功能损害人群中的分布特性与连续驱铅肾功能恢复中的敏感性研究(简称:RBP接铅肾损人群分布与驱铅肾恢复敏感性分析)。
接铅人群 分布特性 驱铅肾功能 敏感性
蒋东方 葛宪民 苏素花 农康 廖瑞庆
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南宁市河堤路72号,530021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89-193
2010-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