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蓄电池厂工人血铅水平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铅作业工人体内血铅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扬州市某蓄电池厂从事涂膏、打磨、铸造、化成、总装、装配等男性铅作业工人130人,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吸烟、饮酒等生活和卫生习惯进行调查记录,测定其血铅含量,并对其工作岗位的铅浓度进行现场检测。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检测在正常生产时进行,共设检测点32个,合格点4个,合格率12.5%。铅尘最高超标174倍(叠片岗位),铅烟最高超标17倍(烧焊岗位)。工人的平均血铅水平238.08±6.71μg/L(64.96~505.80μg/L)。单因素分析显示工人是否吸烟、饮酒、每天的饮水量、吃东西喝水前洗手的习惯和平时所从事的体力劳动的强度、工作时空气中的铅浓度的高低可以造成是血铅水平有一定的差异(P<0.20)。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铅接触工人铅中毒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有2个变量被引入方程,回归方程为Y=10.658+1.14X1+0.989X2。随着工作场所铅浓度的升高,工人转化后的血铅值也随之升高1.14个单位: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转化后的血铅值比不吸烟者要高0.989个单位。结论:该厂的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合格率低,工人血铅水平普遍较高。工作场所高浓度铅、吸烟是工人血铅水平增高的危险因素。

血铅 相关因素 多元逐步回归 铅作业工人

窦建瑞 朱宝立 仲立新 龚伟 王鹏 沈欢喜 刘坚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210029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210028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210028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210096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210029

国内会议

2010年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上海

中文

196-201

2010-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