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树鼩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目的:建立树鼩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遗传标记分析方法,了解中缅树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方法:采用PCR技术对40条随机引物进行优化。筛选出能有效用于树鼩群体遗传分析的RAPD位点,对48只树鼩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应用Popgene 1.32与RAPDistance Package Version 1.04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树鼩的群体遗传特性。 结果:20个RAPD引物共检测到113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5.6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69个(占61.1%)。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8307,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9~0.27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693。雄性群体的遗传多态度(H0)(0.1864)略高于雌性群体(0.1470),平均遗传多态度(Hpop)为0.1667;树鼩遗传多态度所占的比例在群体内为48.29%,而雌、雄群体间为51.71%。NJ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T15、T33和T47号树鼩个体聚类成一大类,其余45只树鼩个体聚成另一大类,雌、雄个体呈相互交叉现象。 结论:实验所筛选的随机引物可有效用于中缅树鼩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本树鼩群体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
RAPD标记技术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黎家敏 李海燕 李婧潇 王新兴 孙晓梅 代解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 650118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108-117
2010-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