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缅树鼩微卫星DNA的序列特征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目的:树鼩作为新兴的模式动物之一,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微卫星DNA标记分析树鼩种群的遗传结构,为开展树鼩繁育与实现实验动物标准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遗传检测方法。 方法:利用11个微卫星座位对60只中缅树鼩进行PCR扩增及12%非变性(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DNA的扩增产物,筛选出9个能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的微卫星位点,并计算其等位基因数、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基因杂合度等指标。 结果:9个微卫星基因座共检测到51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6667。TG22座位的期望杂合度值(He)最高,为0.8936,最低为TGI的0.5042,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648。各微卫星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值(PIC)在0.4985~0.8896之间。平均值为0.7588,表明该树鼩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选取6个微卫星基因座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出现(AC)n或(CA)n的完全和不完全的核心序列;各座位同源性比对的变化范围为75%~93%。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9个微卫星基因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可用于中缅树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微卫星DNA 遗传多样性 序列特征

黎家敏 李海燕 李婧潇 王新兴 王文广 孙晓梅 代解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 650118

国内会议

第九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

乌鲁木齐

中文

117-123

2010-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