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与管理
目的:了解普外科、骨科Ⅰ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加强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方法:利用我院HIS系统中相关的手术信息、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和统计功能,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方法对近四年普外科、骨科Ⅰ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并从抗菌药物使用时机、疗程及药物品种的选择和使用方式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结果:2006-2009年共监测普外科Ⅰ类手术720例,骨科Ⅰ类手术909例。预防用药时机(术前30分-l小时在手术室给药):2006年1~4月,普外科占30.0%:骨科占46. 4%。2006年5月-12月,普外科占93.6%;骨科占98.0%。2007年-2009年普外科、骨科I类手术(不包括围手术期始终未使用抗菌药物病例)均做到术前30分-1小时在手术室给药。预防用药疗程(手术后预防用药平均天数):2006~2009年,普外科依次为:2.5天、2.0天、1.8天、1.3天:骨科依次为5.2天、4.3天、3.3天、3.1天。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方式:2006年普外科使用频度最高的前3位为:头孢二代、克林霉素、喹诺酮类,二联率3.1%;骨科主要使用头孢二代,二联率18.1%,2007年-2009年,普外科主要使用头孢二代、头孢一代、克林霉素(2009年除头孢类过敏者已不再使用),无二联率:骨科主要使用头孢二代及头孢一代,无二联率。 结论:感染管理科通过对普外科、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和有针对性的干预,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逐渐趋于合理。尤其是术前30分~l小时在手术室给药,在2006年5月开始干预后成效显著;手术后预防性用药平均天数逐年递减;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方式得到很大改善。我们体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可操作的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手术医生合理用药意识;对前瞻性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手术医生沟通,及时纠正;定期根据回顾性监测情况,利用院内信息网、《医院感染通讯》、科室反馈单及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等多种方式进行分析反馈;年终阶段性总结,对进步的科室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等措施;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具有一定作用。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药品管理
王蕾 李亚征
北京电力医院
国内会议
第19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6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2010年联合会议
上海
中文
31
2010-06-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