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医务人员锐器损伤调查分析及管理机制探讨

目的:全面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环节,探讨有效的职业暴露规范化管理体系,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分院医务人员2009年1月-12月锐器损伤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包括基本信息(即职业、工龄、职称)、职业防护认知程度、锐器损伤物品种类、危险操作环节、锐器损伤后紧急处理及暴露危害程度等。 结果:医务人员锐器损伤率66.67%,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75.41%)、医生(54.29%)、检验人员(50%)。护理人员、工龄≤3年和初级职称的医务人员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发生锐器损伤的物品种类以各种穿刺针最为多见(50.51%),其次为玻璃物品(28.67%);发生锐器损伤的环节主要为:配药或加药(30.37%)、整理用物或清洗器械(20.82%)、回套针头帽(13.65%)、采血或穿刺(12.63%)等;标准预防概念知晓率低(30.88%),职业防护关注度高,锐器损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正确率为91.91%;损伤锐器被血液、体液及其它传染性物质污染的占损伤总例次的57.34%,暴露源是血源感染性疾病的损伤占损伤总例次的29.01%;损伤时79.86%的医务人员未戴手套。 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培训力度,应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医务人员培训不同内容的专业防护知识: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行为,建立健全职业暴露规范化管理体系;以人为本,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医疗器具和防护用品,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锐器损伤的发生。

医务人员 锐器损伤 管理机制

任秋惠 刘晓红 辛敏

宝鸡市中医医院

国内会议

第19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6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2010年联合会议

上海

中文

95

2010-06-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