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血液透析中心(室)管理工作的现状及监控策略

目的:为规范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提高血液透析中心(室)管理内涵质量,降低血液透析病人血源性疾病感染率。 方法:面对目前全国各医疗机构血液透析中心(室)工作的现状,寻找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室)安全隐患,总结血液透析中心(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策略。 结果: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室)在布局、工作流程、一次性使用透析用具、病员管理等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如:血液透析治疗手段准入制不严,部分不具备条件的二级及以下或一些私营医疗单位,审批部门认识不到位,导致把关不严,容易得到准入;医疗单位主要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而造成在此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如设备,污水处理系统,复用机等;人员配备不足:医疗机构过分追求利润最大化,造成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未严格规范使用,存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反复使用现象;血液透析中心(室)布局不合理,洁污区域混淆不清,区域划分不规范,故造成工作流程不规范;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且执行不力;手卫生工作在预防与控制医源性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手卫生设施不到位,手卫生工作执行不力;培训工作不到位,相关的法律法规、操作规程缺乏,部分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缺失。 结论:通过问题思考,现行管理模式是否适用,以便及时的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血液透析中心(室)管理工作,通过对血液透析中心(室)的规范管理,对医源性疾病感染的预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势必将降低血液透析病人的医源性疾病感染的机率,更好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延长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存时间,造福于广大血液透析病人,使血液透析中心(室)管理驶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血液透析中心(室) 管理现状 监控策略

嵇菊珍 蒋梅英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国内会议

第19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6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2010年联合会议

上海

中文

125

2010-06-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