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例脾脏损伤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脾脏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1999年至2009年共收治的95例脾脏损伤病人,总结相关病例及临床资料,分析脾脏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本组95例脾脏损伤中,男82例,占86.3%,女13例,占13.7%。年龄4—68岁,平均年龄28岁。外伤性脾脏损伤92例,占96.8%,自发性脾脏损伤3例,占3.2%。诊断为闭合性内脏器官损伤68例,闭合性胸部损伤19例,闭合性颅脑损伤4例,其他部位损伤4例。脾脏损伤的分级(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天津,2000年):Ⅰ级17例,Ⅱ级23例,Ⅲ级34例,Ⅳ级21例。住院时间为3小时至100天,平均时间为25天。治愈出院92例,治愈率为96.8%,死亡3例,死亡率为3.2%。结论:Ⅰ级或Ⅱ级脾脏损伤的病人,在密切动态监测下行非手术治疗;Ⅱ级或Ⅲ级脾脏损伤的病人,应根据脾脏损伤程度施行脾脏修补术或脾脏部分切除术;Ⅳ级或Ⅴ级脾脏损伤的病人,应及时施行脾脏全部切除术,并根据是否有腹腔脏器穿孔及腹腔污染情况合理选择施行脾脏自体移植术。总之,对于脾脏损伤治疗方法的选择,必须坚持“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准确把握各种脾脏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禁忌症,熟练运用各种脾脏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全面考虑并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脾脏损伤 临床诊断 治疗方法
陈祖龙 孟镔 张辉 赵凯 张智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临床外科及应用解剖教研室 安徽淮南 232001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135-138
2010-06-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