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行山地区晚白垩世辉长岩中环带结构橄榄石捕虏晶的发现、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南太行山地区在晚中生代发育了大量的中基性、偏碱性杂岩体,包括辉长岩、闪长岩、正长岩和二长岩等,其中辉长岩规模相对较小,产状上主要以岩瘤包裹在闪长岩内。位于山两平顺一壶关地区的沙陀辉长岩就是其中的一个。沙陀辉长岩的主要组成矿物有斜长石、单斜辉石、橄榄石、黑云母、角闪石和碱性长石,副矿物有锆石、榍石、磷灰石和钛铁氧化物等。辉长岩中锆石的原位离子探针U-Pb年龄结果为128 Ma。辉长岩中含有大量的浑圆状橄榄岩晶体,颗粒大小不一(1~8mm)。在背散射电子图像上,橄榄石表现为明显的环带状结构,从较暗的核部渐变为明亮的边部。
辉长岩 环带结构 橄榄石
英基丰 张宏福 汤艳杰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同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38
2009-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