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是当前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全球目前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约75%分布在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是进展性疾病,治疗困难,预后不良,若不进行有效的干预,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约有l百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疾病,在疾病死亡原因中占前10位。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仍未完全阐明,但病毒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清除反应是发病的二个基本因素。自从明确乙型肝炎的病原后,针对病原治疗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基础和临床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抗病毒治疗是根本的治疗手段已经达成共识。回顾这一段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治疗研究的探索阶段,直至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以发现干扰素是有效治疗药物为标志。第二是治疗研究的起步阶段,以九十年代初干扰素被批准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适应症为标志。在这个阶段逐步明确了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影响因素,治疗终点及疗程,并在临床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第三是治疗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以九十年代后期拉米夫定被批准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适应症为标志。在这个阶段,多种治疗方法和多种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迅速发展,以拉米夫定为代表的核苷(酸)类似物作为一种新的直接抗病毒药物进入临床,经聚乙二醇修饰的干扰素由于延长了体内代谢时间、有效提高血液浓度、提高了抗病毒疗效。在迅速开发药物的同时,规范治疗的工作进展顺利。美国、欧洲、亚太及我国的专业学会先后制定和修订了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指南或共识,为临床治疗起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仍未取得根本突破,尚无彻底清除病毒的方法,慢性乙型肝炎的攻克仍然任重道远。当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仍然具有可治性、难治性、反复性、长期性的特点。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临床疗效
万谟彬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病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7-37
2006-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