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病毒性肝炎基因治疗实验研究

目的:分别设计能特异切割HBV、HCV基因组的核酶、U1-嵌合体核酶、10-23脱氧核酶(10-23DNAzyme)及小干涉RNA,以期用于乙、丙型肝炎的基因治疗。 方法:⑴设计合成针对HCV RNA基因组非编码区及核心区特定位点的三种核酶,克隆入质粒载体pGEM并进行体外转录,对HCV基因组进行体外切割;⑵选择其中切割效率最高的核酶与U1小核糖核酸构建成嵌合体核酶,观察在试管及细胞水平对HCV RNA的切割效率;⑶设计针对HBV前C/C区的10-23DNAzyme,对底物HBV mRNA进行体外切割;⑷设计合成针对HCV 5,-NCR区不同位点的10-23DNAzyme,观察不同镁离子浓度及时间下对HCV的切割效率。⑸设计针对HBV前C/C区的小干涉RNA,在Hepg2215细胞水平观察其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表达的抑制作用。 结果:核酶及U1小核糖核酸嵌合体核酶在试管及细胞水平对HCV RNA均具有切割活性,二者的切割活性基本相等;核酶的切割位点越靠近起始密码子则其切割效率越高;10-23DNAzyme在试管及细胞水平对HBV前C/C区mRNA有高效活性,能有效抑制HBV复制及表达;针对HBV及HCV基因组设计的小干涉RNA在细胞水平能有效抑制HBV及HCV的复制和表达。 结论:核酶、U1嵌合体核酶、10-23脱氧核酶在试管及细胞水平中都显示了较高效的抗HBV、HCV作用;小干涉RNA在细胞水平能有效抑制HBV及HCV的复制和表达。作为有前途的基因治疗药物可以进一步用于动物实验研究。

核酶 基因治疗 病毒性肝炎

牛俊奇 王峰 王美霞 华瑞 温小玉 田梅梅 郑锦辉 丁艳华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感染科 130021

国内会议

首届北京地坛感染病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120-135

2006-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