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断裂带对基性岩浆成岩作用的影响——以华南赣杭构造带为例
构造活动带一直以来便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尤以东非大裂谷等地区为代表,但是早期多集中在构造学、地层学等方面;尤其构造活动带经历了各地质时代的构造叠加改造以及大型隐伏断裂带的陆续发现,为研究构造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量学者己日渐重视深大断裂对成岩的控制作用。由于在深大断裂的贯通区域,深源岩浆更易上侵,并提供热源及物质供应,有利于对岩石圈地幔性质的改造。岩石圈减薄作为岩石圈演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吴福元等(2003)认为研究过程中应重视地下深部的剪切作用。深大断裂内的剪切作用可使岩石圈整体性发生破坏,并引发一系列化学过程,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比较欠缺,尤其在对岩石圈减薄导致深大断裂发育,还是断裂诱发了减薄的认识尚未明确。因此,作者拟选取位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结合部的赣杭构造带,对带内发育的基性岩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进行系统研究。赣杭构造带作为华南一条深大断裂带,经历了复杂的多类型构造活动,尤其带内发育的基性脉岩,由于其可作为区域伸展构造的直接表现,通过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的研究,可对认识岩石圈减薄的时限及机制等关键因素提供重要约束。
深大断裂带 基性岩浆 成岩作用
齐有强 胡瑞忠 刘燊 戚华文 冯光英 王涛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8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 610059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8-19
2010-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