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中三叠世造山后伸展作用:双峰式侵入岩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制约
关于海南岛早中生代的构造格局及其构造演化长期以来存在不同认识。杨树锋等、张业明等认为海南岛以九所一陵水断裂带为界分为南北两块体,杨树锋等认为海南岛南北两个块体都是亲东冈瓦纳的裂解块体,张业明等则认为整个海南岛陆壳是华南陆壳的组成部分;李献华等认为海南岛以昌江一琼海断裂带为界分为南北两块体,北部块体属于华南大陆,南部块体属于印支半岛,两块体之间曾存在古洋盆,洋盆消亡形成昌江一琼海为缝合线;刘海龄等提出了“琼南缝合带”的存在,并指出海南岛琼南、琼中、琼北三块体之间分别存在一个古洋盆,即琼南海盆和琼北海盆,九所一陵水断裂带为琼南和琼中的缝合线,王五一文教断裂带为琼中和琼北的缝合线。对于这些造山带碰撞造山的时间,有人认为是海西期,有人认为是海西一印支期,有人认为是印支期。因此,海南岛三叠纪岩浆岩的研究对解决海南岛的地质问题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怍用,也为联系和理解印支半岛和华南陆块构造演化提供一个契机。目前,对海南岛三叠纪岩浆岩的研究程度不够深入且存在较大争议,如葛小月、云平等对三叠纪琼中花岗岩的研究认为其形成于挤压碰撞的构造环境,而谢才富等对三亚石榴霓辉石正长岩的研究表明,海南岛三叠纪处于后造山的构造环境。
海南岛 双峰式侵入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唐立梅 陈汉林 董传万 沈忠悦 程晓敢 付璐露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12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杭州 3100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68-169
2010-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