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大别罗田榴辉岩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近年来,北大别罗田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残留的榴辉岩透镜体。初步的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证明,它们为镁铁质下地壳岩石俯冲变质成因,并经历了三叠纪超高压变质作用。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区榴辉岩原岩年龄为791±4Ma,然后迅速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794±1OMa),并经历了三叠纪榴辉岩相峰期变质作用及其退变质作用。这些榴辉岩的原岩成因如何?它们是否具有同一来源?全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该区榴辉岩存在着LILE和LREE的亏损,这使得全岩Nd同位素示踪失去作用。而锆石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Hf含量很高,因此锆石中的Hf同位素体系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即使经历了多期地质事件与变质演化仍能保持其初始的Hf同位素信息,在研究地壳生长和演化方面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在SHRIMP U-Pb定年的基础上,我们对北大别罗田地区的5个榴辉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北大别罗田榴辉岩 锆石Hf同位素 地质特征

古晓锋 刘贻灿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 230026

国内会议

2010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96-197

2010-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