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南印支期花岗岩中超高温麻粒岩包体成因及其对区域地壳演化的指示意义
桂东南大容山-十万大山地区过铝质(S型)花岗岩中含有丰富的副变质超高温麻粒岩包体,包体含有尖晶石+石英与紫苏辉石+矽线石+石英等超高温变质作用特征矿物组合,指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峰期温度超过了900℃。矿物温压计算结果显示:超高温变质作用峰期温压条件为0.75-0.80GPa,950-1000℃,峰后退变质温压条件为0.32-0.37 GPa,790-820℃。矿物共生组合、变质反应结构以及温压条件估算表明,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中的麻粒岩包体经历了从单相矽线石的稳定域,到尖晶石+石英和紫苏辉石+矽线石+石英的矿物共生组合的稳定域,最后发生近等温降压退变质作用形成紫苏辉石+斜长石和紫苏辉石+堇青石冠状体后成合晶,构成了典型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代表了造山过程中地壳逆掩增厚,而后折返快速抬升到地表的动力学过程。
桂东南印支期花岗岩 超高温麻粒岩包体 区域地壳演化
赵亮 郭锋 李超文 李红霞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30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38
2010-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