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邯邢高镁闪长岩的成因

国际上关于高镁闪长岩的成因主要有三种模式:(1)富集地幔部分熔融,该模式被用于解释日本Setouchi岛的新生代高镁安山岩以及Superior、Pilbara、Baltic等地区太古代绿岩带中sanukitoid的成因;(2)俯冲板片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熔体(adakite)与地幔楔发生反应;(3)加厚下地壳(榴辉岩相)发生拆沉和部分熔融,所产生的adakite熔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发生反应。我国华北板块中-东部发育许多中生代的高镁闪长岩,它们普遍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典型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如高Sr低Y等),其中还经常发育地幔橄榄岩的捕虏体,因此被认为是华北板块东部在中生代发生下地壳加厚和拆沉的有力证据。也有学者认为这些岩石的初始岩浆来自EM1型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

高镁闪长岩 岩石圈地幔 地球化学特征

钱青 J(o)rg Hermann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 北京 100029 Research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Canberra,ACT 0200,Australia

国内会议

2010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北京

中文

325-326

2010-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