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新生代花岗岩—构造演化和地壳深熔作用的高度耦合
最近的研究表明喜马拉雅造山带普遍经历了>30Ma的高温变质和地壳深熔作用,形成不同类型的混合岩和花岗岩。限定这些深熔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生时间和机制对深化理解在古老大型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中,地壳深熔作用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构造动力学效应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雅拉香波片麻岩穹窿位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的最东侧,是最典型的片麻岩穹隆。该穹隆发育多种类型的花岗岩和高级变质岩,其中淡色花岗岩在核部和边部分别呈规模较大的侵入体和岩脉形式产出。除了穹隆核部外,在穹窿南侧的打拉和确当还发育两个较大的二云母花岗岩侵入体。
喜马拉雅造山带 新生代花岗岩 地壳深熔 地质构造
曾令森 高利娥 刘静 谢克家 胡古月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 100085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25-426
2010-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