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北地震构造带的由来
纵贯我国中部的南北向地震构造带,北起贺兰山以西,经龙门山至横断山,历来引起中外地质学家的关注。上世纪50年代张文佑(1959)在他的《中国大地构造纲要》一书中详细论证过南北构造带对中国大地构造的划分意义,指出以此为界,中国东部的盆山构造体系以NNE和NNW向断裂控制;而西部以NEE和NWW向断裂控制。马杏垣(1989)在他主编的《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的新构造图中明确标示了北起内蒙阿拉善地块东界,南至云南红河断裂,呈之字形展布的南北构造带。近年来张国伟(2001)重复强调了南北构造带的意义,但并没有说清南北构造带的起始和由来。作者十多年来一直关注西域地台(板块)的东部边界,近年由于参加新一轮《地质志》编写的专家组,受各省地调院最新成果、资料的反馈与启发,对南北构造带的具体延伸、形成时代与构造演化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以供同行切磋讨论。
南北地震构造带 形成时代 大地构造
葛肖虹
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48-449
2010-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