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盆地中部晚中生代沉积碎屑物源的演变及其地质意义:基于自然伽玛测井资料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海拉尔盆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大兴安岭的西侧,与蒙古国境内的塔木察格盆地一起,共同构成东北亚地区晚中生代一个较大型的陆相断陷盆地群。以往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盆地内部单个凹陷构造特征与演化史、沉积充填层序与沉积相类型的识别等,而未曾从盆地沉积响应角度来认识盆地宏观构造格局的演化和盆.岭作用过程。海拉尔盆地由十几个走向北东或北北东的次级凹陷构成,勘探程度参次不齐,其中位于盆地中南部的贝尔凹陷是当前勘探程度最高的凹陷之一,具有丰富的地震、钻井和测井等资料。本次研究以贝尔坳陷为对象,基于自然伽玛测井资料的分析和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结果,并结合已有的沉积相研究,试图揭示盆地晚中生代沉积碎屑物源的类型、组成及其时空演变特点,并探讨其地质意义。
海拉尔盆地 中生代沉积碎屑物源 时空演变 地质特征
阿敏娜 章凤奇 陈汉林 曹瑞成 蒙启安 朱德丰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杭州 310027 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27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China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23
2010-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