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成分对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成因的指示意义
攀枝花镁铁-超镁铁层状侵入体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部,岩体长约19 km,宽约2km,面积约40km2。攀枝花岩体呈单斜层状产出,走向NE-SW,倾向NW,倾角50—60°。攀枝花层状侵入体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形成的年龄为(263±3) Ma,与峨眉山玄武岩年龄一致,表明其与二叠世峨眉山地幔柱高钛玄武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根据岩石的矿物组合及含量变化,特征矿物相(磷灰石、橄榄石)的出现和消失;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固溶体矿物(斜长石、含钛普通辉石、橄榄石)的成分变化:微韵律层的发育情况等岩相特征,攀枝花岩体自下而上可分为边缘带,下部岩相带,中部岩相带和上部岩相带四个岩相带。其中,中部岩相带由磁铁辉长岩与辉长岩的交替变化显示出Ⅰ、Ⅱ、Ⅲ、Ⅳ、Ⅴ5个岩相旋回,除第一旋回底部形成厚约40—50m的块状钒钛磁铁矿层外,每个旋回底部和中部也形成若干浸染状磁铁矿层,但磁铁矿层的厚度和矿石品位向上逐渐降低。
矿物成分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 矿床成因
张晓琪 张加飞 袁鹏 宋谢炎 官建祥 邓宇峰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攀枝花 617000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2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127-128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