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蒙其古尔铀矿床成矿驱动因素及其在伊犁盆地找矿实践中的意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伊犁盆地南缘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和模式研究工作不断深入,随着研究成果在一批铀矿床的发现和勘探过程中的成功应用,逐步形成了由构造、沉积相环境、铀源、地球化学障及气候等准则为主要构成内容的“伊犁式”铀成矿模式。蒙其古尔铀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盆缘侏罗系或被控盆阻水断裂切割或褶皱变形甚至倒转、盆内阻水断裂切断侏罗系水力联系、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复杂。找矿成果显示该矿床是伊犁盆地南缘迄今为止潜在成矿规模最大、单位面积内产矿量最高的矿床。该矿床的发现和勘查成果为“伊犁式”铀成矿理论增添了新的内涵,其独特的控矿构造形式、活动强度及其演化对天山山系内各山间盆地在造山环境下的铀矿找矿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蒙其古尔铀矿床 控矿因素 成矿规律 伊犁盆地 找矿方向

张占峰 蒋宏 王毛毛

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国内会议

第十届全国矿床会议

长春

中文

165-166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