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初探
保山-镇康地块是西南“三江”成矿带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滇西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在以核桃坪为中心约15 km的弧形矿化集中区内,已初步查明大型矿床2个、中小型矿床5个、矿点10余个,矿种涉及铅、锌、铜、金、银和铁等。虽然前人对该矿床进行了一定程度地球化学研究,但其成因认识分歧较大,包括:①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其热液改造因素与隐伏花岗岩有关(邓必芳,1995;符德贵等,2002);②与隐伏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及隐伏岩体(胡斌等,1999;陈永清等,2005;朱余银等,2006;董文伟,2007);③火山-喷流活动有关的VMS或Sedex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存在岩浆结晶分异等多元矿化作用(李志国等,2006);④与深部岩浆热液或幔源流体贯入有关的构造热液脉型矿床(薛传东等,2008)。由于该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特殊,地质演化历史复杂,且迄今尚未揭露到中酸性岩体,致使上述对其成矿作用都与隐伏花岗岩有关的认识仍缺乏实际的证据。本文通过矿床成矿流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探讨其矿床成因。
云南保山核桃坪 铅锌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高伟 叶霖 程增涛 杨玉龙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2 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07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187-188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