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会理拉拉铜矿与矿区辉长岩的关系探讨
川滇边境的会理拉拉铜矿位于康滇地轴中部,是中国著名的元古代大型富铜矿床。因其巨大的规模和独特的地质特征,曾引起众多地质学者的广泛兴趣(陈好寿,1992;申屠保涌,2000;陈根文,2001;李泽琴,2003;孙燕,2006)。长期以来,有众多学者对其开展过多方面的研究,但是有关矿床成因还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特别是前人在讨论矿区辉长岩群与矿床的关系时,普遍认为矿区辉长岩晚于矿床形成,对矿床成因毫无意义,所以未对矿区辉长岩群作深入研究,从而使矿区辉长岩在矿床成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体现。本文从时间分布和空间位置角度探讨拉拉铜矿与辉长岩的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正确厘定矿床成因提供依据。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 矿区辉长岩 矿床成因 地质特征
周家云 毛景文 朱志敏 陈家彪 沈冰 罗丽萍 周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357-358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