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古生代造山带岩浆硫化物含矿岩体地幔源区性质及其地质意义
新疆北部规模不等的岩浆硫化物矿床,包括喀拉通克、黄山、黄山西等,Ni金属储量总计达100余吨,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甘肃的第二大Ni资源基地。这些矿床均产于镁铁-超镁铁岩体中,分布在中亚造山带的晚古生代造山带的几个构造单元中(Xiao et al.,2004),如:准噶尔北缘、北天山、中天山、及塔里木北缘。大多数矿床,如:喀拉通克、黄山、黄山西、图拉尔根、白石泉等,都形成于早二叠世(270~290Ma) (Zhou et al.,2004;Mao et al.,2008: Song and Li,2009),个别形成于泥盆系,如:菁布拉克(430Ma,Zhang et al.,2007;Yang et al.,1996)。但是,这些含矿岩体地幔源区的性质及构造背景的认识还存在分歧和争议,王京彬和徐新(2006)认为这些矿床的形成与碰撞后岩石圈伸展有关,Xiao等(2004)认为它们形成于俯冲过程中,而Pirajno等(2008)提出这些矿床与塔里木地幔柱活动有关。
新疆北部 岩浆硫化物矿床 地幔 源区性质 地质构造
宋谢炎 邓宇峰 劼炜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2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881-882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