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枞盆地中生代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
长江中游岩浆岩带主要由3个系列岩浆岩组成:①高钾钙碱性系列,发育在以铜陵、安庆地区为代表的隆起区(常印佛等,1991);②橄榄安粗岩系列,发育在以庐枞、宁芜地区为代表断陷火山岩盆地内(任肩江等,1991;王德滋等,1996);③A型花岗岩类(碱性侵入岩和花岗岩),沿长汀断裂分布,隆起区和断陷区均有出露(邢风鸣等,1999)。庐枞盆地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其西北侧为华北版块。庐枞盆地两北侧以NNE向的罗河-裴岗-练潭断裂为界,东南侧紧邻NEE向的沿江大断裂,构成一个长约56 km,宽约24 km,面积约1 032 km2的“基底坳陷型”火山盆地,西侧紧临郯庐断裂。处于太平洋板块向欧哑板块俯冲所影响的范围之内,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一个重要的矿集区(常印佛等,1991)。盆地内晚中生代岩浆作用强烈,形成了一套由龙门院组、砖桥组、双庙组和浮山组构成的橄榄安粗质火山岩和大量A型花岗岩类(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987)。
庐枞盆地 中生代岩浆岩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大地构造
邓江洪 杨晓勇 池月余 吴文龙 余良范 张千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安徽 合肥 230011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地质调查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1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1083-1084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