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藏冈底斯谢通门-桑日地区白垩纪花岗岩类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及找矿意义

西藏冈底斯谢通门-桑日地区(下称研究区)白垩纪花岗岩位处冈底斯火山岩浆弧的拉达克-冈底斯-下察隅构造岩浆亚带的南侧,该岩浆亚带的北部为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构造岩浆带,南部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的日喀则(弧前盆地)构造岩浆带(侯增谦等,2004)。区内花岗岩类同位素年龄在110-90Ma之间,时代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以早白垩纪为主。白垩纪花岗岩类岩体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岩石中斜长石双晶普遍发育,大多数具环带构造,岩体与围岩之间呈侵入接触,接触带内常发生接触变质和交代作用。暗色矿物含量高,以镁黑云母和普通角闪石为主,副矿物为锆石-磷灰石-榍石-钛铁矿。磁铁矿组合。岩体中常见细粒边和深源暗色铁镁质包体(刘早学等,2002;张振利等,2003)。

西藏冈底斯谢通门-桑日地区 白垩纪花岗岩 大地构造 找矿方向

苟正彬 汪雄武 张强 雷传扬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国内会议

第十届全国矿床会议

长春

中文

1085-1086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