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重视和加强主要矿床类型的“建模立典”研究

我国的矿床学研究已走过百年历程,众多的矿床被发现、开发和利用,一个相对完善的矿床学体系也已初步建立,成矿系列、成矿系统、成矿体系、成矿谱系等一批成矿理论成为我国矿床学研究的代表和特色,其所具有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不言而喻。但同时我们也会常常感到困惑,我国的矿床学研究与世界矿床学研究前沿相比,究竟处于什么水平?为何在世界矿床学研究领域中,我国矿床学研究的成果和经典案例,真正具有立典意义的寥寥无几,能够像斑岩铜矿、卡林金矿、密西西比铅锌矿那样为别国他人广泛承认和广为应用,并由此带来全球性找矿突破的重大研究成果和经典案例更是极为罕见或者说没有。这也许应是地学研究领域令人发馈的钱学森之间。笔者认为从方法论角度,必须正视我国矿床学研究与世界矿床学研究领域中先进水平的差距。并潜心找出造成这种差距的内在原因,才能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甚至形成后发优势。

矿床学体系 成矿理论 矿床类型

张均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国内会议

第十届全国矿床会议

长春

中文

1153-1154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