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语境下仁与天理的相融互摄——程颢视域下的新仁学
仁学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自先秦时代起,由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就在一种有别于其他家派的生命与文化的哲学诠释学进路下,渐次确立起自身涵纳天人、贯通古今、放眼未来、着眼天人价值应然之境的哲学天人之学。战国以降,此一天人之学在易学独特话语系统的涵摄融通毓化下,得以首次通体开显。置身由汉唐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过程中的程颢,将孔子的仁学与易学的天人之学相融互摄,建构起自己视域下的新仁学,推出了他的理学体系。这一新仁学,首先开示了一个充满盎然生机、生意的有机整体宇宙图景,继之揭示了此一生机、生意之所自来的终极宇宙根基、根据,即天理,并指出天理是一终极的令物生生之理,即是一最高的绝对之善本身,由此天理即仁体。天理与仁通而为一,可名之日天理-仁体。此一天理-仁体令天地万物涵具并彰显出盎然生机、生意,且一体无隔。人禀受它而具备了存在的所以然的终极宇宙根基和充足的价值根据与资源,应据之一则珍视自己生命的内在价值,令其原发性畅然舒展、展现与实现,再则珍视并善待他人他物的内在价值,视天地人物一体无隔的有机宇宙整体中的一切皆为我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期其亦皆能原发性畅然舒展、展现与实现自我,从而成就起一宇宙式大我,达到成为天理-仁体自觉圆融化身的最高的生命境界,即天地境界。程颢的新仁学,充分彰显了人乃至物本身终极大宇宙根基支撑下的内在价值。他高标对于此一价值的守护,及基于此对于人物作为在者之在的深挚善待。这一切,皆深值我们立足于当今全球世界各民族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格局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大语境,予以积极的创造性转化,以最大限度地开显其现代价值与未来意义。
易学 天人价值 仁学思想
王新春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内会议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届会员大会
北京
中文
944-955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