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儒学现在面临的发展阶段及其任务
现在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可能会被人们认为是炒冷饭。因为港台及海外新儒家早已提出了儒学第三期说。虽然国内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还有人认为,儒学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已经解体,终结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统治地位,它主要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被研究、被阐释,被批判地继承。”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看法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儒学发展的现状。儒学在中国大陆一一即国内的主体部分,比起港台及海外新儒家的呼声来说,有着无法比拟的底气和内蕴,因而也就有着更加磅礴的生命力。国运兴,则文化兴。中国文化兴,则儒学之命运兴。这已是无需再论证的事实。之所以我们还要来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大陆儒学近20年来的发展,虽有其来势凶猛、底气十足的一面,但也有随初发之势而来的盲目性的一面,许多问题还不清楚,或者还有待于发展,才能显现出来。特别是主旋律还不清楚,有着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特点。如何使我们的研究更加自觉,这始终是我们不能不关心的问题。故笔者拟就此问题及专业心得,谈一点相关看法,意在使此冷饭而不冷。是否有此效验,还是个人的杞人之盼,以俟与会同仁评判。
儒学 社会政治生活 发展阶段
邹昌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国内会议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届会员大会
北京
中文
46-62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