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儒学核心价值观——论“一道五德”(提要与论纲)
本文在对孔子与先秦原儒关于“道”、“德”基本涵义的论析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儒学的“仁道”以及“义、礼、信、和、敬”等道德价值概念在儒学价值观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作者针对历史上和现代新儒家学者对儒学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概括。而提出了自己“重塑儒学核心价值观”的观点,并创造性地将儒学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以仁为道。以义礼信和敬为五常之德”的“一道五德”论。作者认为,从孔子到当代新儒家,历来都将“仁”作为根本之道,或作为比起其他价值观念更为重要的根本之德。汉儒受法家“三纲”理论和“阳尊阴卑”论思想的影响,将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定位为“三纲五常”论,已经偏离了先秦原儒“以人为本,以德为体”以及“仁本礼用”的根本精神,但符合历代封建统治者维护纲常伦理、稳定社会秩序的政治需要。 现代儒学研究者或将将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定位为“一本五常”论,虽然有其合理性,但混淆了儒学中道之体与道之用的体用关系,因而不是当代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最恰当概括。当代儒学核心价值观的重塑方向,应当摈弃源于法家和阴阳家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的三纲思想,重新确立“仁”的核心、道体地位。而儒学价值观体系中可作为“五常之德”的范畴,应以“义、礼、信、和、敬”最能体现“仁道”的特性,并具有无可否认的现代性与普世性的价值。
儒家学派 核心价值观 仁学思想
吴光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国内会议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届会员大会
北京
中文
325-328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