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克己复礼为仁”——持续的争议与历史的教益

由孔子答颜渊“问仁”而引出的“克己复礼为仁”之说及相应的语录,自古以来聚讼不已。尤其是其中的“克己复礼”四字,字字都有不同的解释。围绕这四字或六字的内涵以及仁与礼的关系,解经家进行了长期的争论。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初中期,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对“克己复礼”及相关理论的批判在相当一段时间占据了中国大小报刊的头版新闻。就“克己复礼为仁”这一句话而言,由于当时林彪的条幅中只用了“克己复礼”四字,后来对此的批判也集中在这四字,用此四字来表述孔子的思想便成为为流行的做法。受此影响,至今人们提及这一命题时,仍然是简约化的“克己复礼”。

孔子 哲学思想 历史教益

向世陵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国内会议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届会员大会

北京

中文

390-399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