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做人
怎样做人,是关系到人类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宋朝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曾指出:“圣贤千言万言,只是教人做人而已。”“圣人教人,只是为己。”(《朱子语类》)儒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的基础。其可以包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历代儒家人物提出了大量关于国家与社会的治道、政道等政治智慧。二是人学思想。儒学提出并阐发了极为丰富的有关人生哲学、人生哲理等人生智慧思想。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为什么要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做人的道理。从哲学上说,儒家所阐发的做人思想深刻揭示了做人的意义、目的、理想、途径、方法等为人之道。它展现了人为何存在、怎样存在等涉及到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在儒家看来,真正的学问就是学做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学就是为人之学,其理论的基本旨趣就是讲述做人的道理,诸如做人的意义与价值、做人的目标与理想(人格思想)以及如何做人等问题。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儒家关于人如何待人处世、建功立业等思想,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均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现实意义。
儒学 做人道理 人格思想
张树骅
中国孔子基金会
国内会议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届会员大会
北京
中文
426-434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