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房颤患者的心率控制——目前的认识与争议

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在欧洲的患病人数约有5.5-7百万人,老年人患病机率明显增加。房颤并非良性病变,它不仅可以引起胸闷、心悸症状,还会导致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左室功能受损、心力衰竭和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等,临床治疗意义十分重要。多年来,针对房颤的治疗策略围绕着心率控制抑或节律控制进行了多项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总体结果提示,节律控制效果并不优于频率控制,虽也有部分研究显示,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人群中,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较频率控制的患者左室功能更优,生活质量更高。基于多数循证医学的研究,近年来,心室率控制已渐成为多项房颤诊疗指南所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而且一般认为,目标心率以静息时心率<80bpm、中等活动量时心率<llObpm为宜。然而,最新发表的RACE-2研究表明,严格控制心室率患者得益并不比宽松控制心率的患者多,无需将房颤患者的心率严格控制在静息时<80bpm,活动时<llObpm的范围。该结果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从观念上“颠覆”了目前对房颤心率控制的认识,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心率控制目标值终究以多少为佳的新的争议.本文对此简要综述。

房颤 心率控制 治疗策略

邹琪 张新超

卫生部北京医院急诊科 北京 100730

国内会议

2010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27-129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