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奥运期间北京空气质量气象条件PLAM指数研究
采用2000-2007年7—9月北京南郊观象台大气成分(PM10)逐日观测资料,分析北京地区高污染过程(PM10浓度日均值大于150微克/米3),根据加密地面气象观测及高空观测资料,分析研究PM10高值与气温、相对湿度、风、气压、能见度、云量、蒸发以及天气现象等多种气象要素的关系,诊断分析研究近地面及对流层中低层大气动力与热力气象条件对北京地区盛夏季节形成高污染的“静稳型”天气的影响;在研究周边地区污染物向北京输送机制时,对关键影响因子风矢量的贡献,采用当地观测站点指向北京南郊观象台(地理坐标)为圆心的径向投影,并引入适应度函数分级方法,量化周边地区污染输送的方位和距离的权重,据此建立密切关联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的参数方案,给出一种客观定量预测北京局地污染和周边地区污染向北京输送的可能区域方位和强度的PLAM(Paramctcr Linking Air-quality and Meteorology)指数预报方法。
北京奥运会 空气质量气象条件 PLAM指数 参数化预报方法
杨元琴 王继志 侯青 王亚强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第十七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
上海
中文
245-247
2010-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