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超声对缺氧性右心重构的评价
目的:通过测试移居高原2年以上驻藏官兵在静息状态下的右心结构与功能,综合评价高海拔地区高原习服后的缺氧性右心重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从低海拔地区移居西藏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且对高原完全习服的部队官兵100名作为受试者,根据移居海拔高度不同和移居时间不同各分为2组,应用便携式多功能复合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在静息状态下的右心结构与功能,综合分析与评价高海拔地区高原习服后的缺氧性右心重构情况。结果:1.与低海拔地区对照组比较,移居高海拔地区后右心重构主要表现为右室、右房增大,右室壁增厚,三尖瓣反流程度增加,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增宽等(P<0.01)。2.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右心重构越明显,移居海拔4000米以上受试者的右心重构程度明显高于4000米以下的受试者(P<0.01)。3.随着移居时间延长(1~2年或2年以上),右心重构亦越明显,移居时间2年以上的受试者右心重构程度明显高于移居2年以下的受试者(P<0.01)。结论:1.移居高海拔地区后海拔高度和时间是影响缺氧性右心重构的主要因素,移居海拔高度4500米以上以及移居时间5年以上右心重构尤为明显。2.高原习服仅仅是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调节性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对移居高原人群心血管的损伤,即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及右心重构仍持续存在,且与海拔高度和移居时间呈正比。3.便携式多功能超声技术能早期、及时评价缺氧性右心重构情况,对保障移居高原的部队官兵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高海拔 缺氧性右心重构 超声心动图
赖小今 张开强 彭燕 马宽军 肖欣荣 廖明松 梁燕 邓旦 陶杰 郭进春 黄跃 李伟
成都军区总医院超声科,成都,610083 西藏军区汽车某团卫生队,拉萨 西藏军区那曲军分区卫生队,那曲,852000 成都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成都 西藏军区总医院,拉萨,850000 西藏军区后勤部某大站卫生队,八一镇,860000
国内会议
云南腾冲
中文
534-537
2010-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