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小儿肉毒中毒的抢救诊疗方法及临床分析

肉毒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缺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后者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中毒症状,引起肉毒杆菌食物中毒。肉毒杆菌产生的毒索为嗜神经毒素,至今已发现七个肉毒杆菌外毒素型,引起人类食物中毒主要要是A型和B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常因进食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腌肉、制作不良的罐头食品、豆制品(如豆瓣酱、臭豆腐)及不新鲜的鱼等而发病,故该病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发病与当地居民饮食习惯呈高度相关性。此病于1820年首次描述,此后世界各地均有报告,我国吴朝仁等于1958年首次报道新疆由于食用面酱半成品引起肉毒中毒之后,国内各省区尤其新疆、西藏以及陕西、山东、河南等地区相继有肉毒中毒报道,但儿童病例较为少见。2007年8月至2007年10月在河北省范围内突发了上百例肉毒中毒的病例,其中儿童12例,现将我院收治的儿童病例的诊疗方案及临床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小儿肉毒中毒 抢救方法 临床分析

张少丹 张会丰 郭靖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PICU,石家庄 050000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儿科危重症学术会议

东莞

中文

154-156

2010-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