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竹红毛港的区域形塑与其周边的族群关系

红毛港位于新竹县新丰乡的西北隅,其区域所指涉的范围为埔和、坡头、新丰三村。红毛港区域发展的起点是明末清初以来。在河口附近形成一个出口狭小而港区宽阔且丘陵环绕的屈指状潟湖,最早聚落依存这个天然形势而发展,是新竹地区汉移民史上重要的登陆口岸。新丰位于新竹凤山丘陵以北的湖口台地区.地理区位属于相对封闭的边陲地带,受都市化影响较小。这个区域背倚红土台地,前临潟湖与大海,具备同时向海与向陆发展多元维生方式的区域经济性格。受稳定但不富饶的地理基础所影响,区内的自然聚落形态大抵是属于早期移民的宗族繁衍所发展出的单姓小型集村。 清代至今红毛港一直是个具有独立区域性格的地区。与本区及周边地区的族群分布态势有密切关连,红毛港是个由85%以上的同安籍移民裔所构成的区域,其口音至今保留浓厚的同安口音特性;透过个别宗族祖籍调查及闽南语口音的分析,红毛港周边住着一群来自原乡即能同时操闽南、客家双语的半福佬客区,更东的区域则为纯客家区。探索这群半福佬客的意义.不仅仪在区域的研究上,而更是有助于厘清清代竹堑地区拓垦的族群关系。

红毛港 半福佬客 区域形塑 族群关系

韦烟灶 叶佳蕙 何效毅

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 台北县立崇林中学

国内会议

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赣州

中文

1786-1801

2009-07-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