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形态——客家围屋与徽州村落的比较

作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两支由北向南迁徙的人口,客家和徽州宗族有相似的历史背景。这两种同是以氏族地域和严密的宗族观念为基础的体系,产生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形式和聚落形态:徽派建筑和村落与客家围屋聚落。其中除了地理环境和与本土居民的融合程度不同外,还存在着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这两种体系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上的差异的分析,以及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围屋和围屋群落与徽州民居和村落进行比较,说明在相似的外部客观条件下,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差异会影响两种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形成各具特色的围屋建筑和村落建筑。

社会文化 客家围屋 徽州村落 建筑形态

江盈盈 贾倍思

香港大学建筑学系 香港大学建筑系

国内会议

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赣州

中文

1943-1950

2009-07-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