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陵邑类村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长陵镇庆陵村为例

陵邑类村庄作为中华历史文化的特殊载体,其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陵邑类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 为较好地实现陵邑类村庄的保护与发展,应对村庄的限建性要素进行分析,以“限建范围内严格控制、保护范围内适当更新、影响范围内合理建设”为发展原则,以实现村庄产业转型为发展策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严格限制发展第二产业,优化提升第一产业,实现一,三产业有效结合。同时应加强村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建设。 北京市昌平区长陵镇庆陵村是典型的陵邑类村庄,该村位于十三陵自然保护区的中部,十三陵神道的中心位置,紧邻已经开掘的定陵和规模最大的长陵。 村庄中的庆陵、监墙、古树等资源和“抬轿子”等民俗文化活动都是流传至今的宝贵财富,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本文以庆陵村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庆陵村的产业转型、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专项策划等方面讨论了庆陵村在保护中寻求发展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陵邑类村庄 限建性要素 旅游规划

杨明亮 张建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赣州

中文

1985-1989

2009-07-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