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鄂西北民居的“依势”与“围合”——南漳板桥民居空间特色探析

鄂西北拥有湖北省1/5左右的土地面积,区内山峰错落,沟壑纵横,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鄂西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人文资源丰富。它主要包括十堰地区和襄樊地区所属的范围,而襄樊地区的南漳县自古就是人文荟萃、文化深厚之地。尽管经历了多次战乱,至今仍保存着相当数量的文化遗存,其中的民居建筑更是值得一书。位于荆山山脉余脉的南漳县板桥镇的古民居是板桥最为壮观的人文景观之一,境内尚保存有明末至民国初期的较完好古民居22组,总面积2.8万余平方米,建筑特色比较鲜明,有一定的鄂西北民居代表性。自2004年10月起,我们开始了南漳地区民居的调研工作,2005年7月至今,我们对板桥民居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和测绘工作,详细记录了板桥镇现期还保存比较完好的民居共六组,考察了数十处颇具特色的民居实例。在艰苦的科研考察中,我们对板桥民居独有的风采和空间特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认为,板桥民居不仪量大,而且保存较为完好,其空间形式也有一定特色和代表性,是值得研究的对象。我们希冀由此也可以窥视鄂西北乃至湖北民居的“全貌”。

鄂西北民居 空间特色 建筑风格

郝少波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第七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台北

中文

1606-1611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