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锦屏二级深埋隧洞大理岩力学特性研究

锦屏二级水电站规划了7条平行布置的隧洞,其中4条为引水隧洞,平均埋深1 500~2 000 m,最大埋深2 525 m。引水隧洞开挖洞径12.4~13 m,其中1#、3#洞采用TBM施工,2#、4#采用传统的钻爆法施工。大理岩是引水隧洞沿线主要的地层岩性,NW和NWW结构面是沿线最常见的地质构造。在隧洞的深埋段通过套钻取芯的方法获得了大理岩试验岩样,所有岩样的室内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均显示在初始压密阶段可以监测到大量的“撞击”事件,表明套钻过程中岩芯由于应力调整而出现损伤,形成初始裂纹,因此常规取样方法获得的岩样实际上为损伤岩样。针对损伤岩样的试验成果给出的并非原岩的力学参数,不利于工程设计。基于这方面的认识,本文提出了“无损取样”方法。室内试验同时还揭示了大理岩的峰值强度具有随着围压升高由脆性向延性转换的特征,当围压继续升高至30~0 MPa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典型的塑性响应。针对大理岩的脆-延-塑转换特征,采用Hoek—Brown本构模型对其进行了描述。

大理岩 深埋隧洞 取样损伤 脆-延-塑转换 Hoek—Brown本构模型

吴旭敏 房敦敏 褚卫江 朱焕春

中水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杭州 310014 Itasca武汉咨询公司,武汉 430074

国内会议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六届年会

长沙

中文

387-393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